近日,一段名为“伊拉克老王回额济纳走亲戚”的纪实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关注。视频记录了伊拉克博主“老王在中国”重返中国内蒙古额济纳旗,与当地牧民朋友再续情谊的温暖历程。这场始于偶然迷路、升华于真诚交往的跨国重逢,不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友情故事,更是“民相亲、心相通”的生动写照,为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温暖而深刻的微观样本。
这份情谊,彰显了中华民族热情友善、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当伊拉克博主“老王”在胡杨林中陷入困境时,额济纳牧民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一碗热茶、一桌饭菜,看似平常的举动,传递的却是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仁爱、信义与待客之道。这种发自内心的善良,不分国界、不计回报,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它告诉我们,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始于最朴素的人间真情。
这份情谊,印证了人类共同价值与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强音。 老王与牧民一家,生活习惯、文化背景迥异,却能超越一切隔阂,建立起家人般的信任。他们的故事有力地证明,真诚、友善、守信、感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共同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下,正是这千千万万个“老王与牧民”之间的微观实践,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跨越了文明的断层,铺设了友谊的桥梁,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愿景照进现实。
这份情谊,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通过老王的视角,世界看到的不是一个被宏大概念定义的中国,而是一个由善良、朴实、重情重义的中国人民组成的鲜活国度。额济纳牧民的笑容和拥抱,是中国人民友好开放精神风貌的最佳名片。这种由民间自发书写、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的友好故事,其感染力与说服力远超刻板的宣传。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开放与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数字与高楼大厦上,更蕴含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热忱之中。
当前,中国正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一带一路”的“软联通”,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根基都在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情感纽带。老王与额济纳牧民的故事启示我们,在推动国与国交往中,要始终珍视并鼓励这样的民间往来。要积极创造更多条件,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走进彼此的生活,在共同的劳动与生活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场发生在额济纳旗金色胡杨林下的重逢,虽是个体命运的偶然交汇,却昭示着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暖心故事在世界各地上演,让友谊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浩荡江河,为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注入更多温暖与确定性的力量。(作者:罗娇娇 配图:“老王在中国”视频截图)